党团风采

红色走读|探寻江西红色印记——“艺绘青锋”实践队赴南昌开展红色走读活动

来源: 日期:2025-10-09 21:18 浏览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艺绘青锋”实践团队于国庆假期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等地开展红色走读实践活动,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

登滕王阁:在千年名楼中溯赣鄱红色根脉

飞檐翘角立江渚,红色记忆藏楼阁,队员们踏着青石板路,在千年名楼中探寻文脉与红色精神的交融密码。褪去“江南三大名楼”的诗意滤镜,滕王阁的红墙碧瓦间,藏着不少革命印记。回廊里,老照片与史料展板还原着革命年代的场景:这里曾是进步思想传播的阵地,也曾见证军民携手支援前线的热血时刻。先辈们以笔为枪、以心为盾的故事鲜活起来,让队员们触摸到历史深处的温度。登楼凭栏,赣江滔滔东流。昔日烽火淬炼的精神,如今仍在江风里回响。

访江西展览中心:在画作中重温红土地热血

江西展览中心的红色展厅,藏着江西革命史的“视觉密码”。刚进馆,正立面的井冈山里程碑浮雕便拉满历史氛围,而展厅内的作品更让人沉浸式触摸红色记忆。版画里,安源路矿工人的抗争姿态力透纸背;油画中,井冈山的烽火与绿意交织,重现“星星之火”的壮阔;国画里,于都河畔红军长征出发的场景,满是军民同心的温情。这些作品不是简单复刻历史,而是用艺术赋予史料温度。

探八一纪念馆:在历史现场悟初心与担当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静静矗立在南昌城的核心地带,灰砖红窗的建筑透着庄重肃穆,与周边的市井烟火相映,成为此次红色走读活动中最触动人心的站点。队员们整理好衣襟,怀揣着对先辈的敬畏之心缓步走进馆内。在第一个展区,玻璃展柜里的一件件实物无声却有力:那支锈迹斑斑的汉阳造步枪,枪身的凹痕是战场硝烟的印记,枪口仿佛还残留着冲锋时的余温,曾随战士们在街巷中浴血奋战;泛黄的起义命令手稿摊放在丝绒衬布上,字迹刚毅遒劲,每一个墨点都凝聚着关键时刻的果敢抉择,见证了深夜里秘密制定作战计划的紧张时刻;还有那把磨损严重的军号,铜质的号嘴被吹得发亮,即便时隔近百年,仿佛只要轻轻触碰,就能吹响划破夜空的冲锋旋律,唤醒沉睡的记忆。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地,那些镌刻在文物与故事中的初心与信仰,终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追寻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叩八一广场:在丰碑下赓续英雄血脉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在广场中央巍然矗立,鎏金大字熠熠生辉,队员们列队肃立塔前,目光聚焦塔身浮雕:起义军举枪冲锋的呐喊、百姓送粮前的热忱、战士们坚毅不屈的面容,生动复刻着1927年那个改写历史的黎明。

铺陈开那段峥嵘岁月:从起义前夜的筹备,到枪声划破南昌城的寂静,再到革命火种的播撒传承,先辈们的身影愈发清晰。队员们绕行纪念碑,指尖轻触石材纹路,仿佛能感受到烽火淬炼的温度,缅怀之情在静默中激荡。

追寻革命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此次“红色走读”活动,“艺绘青锋”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沉浸式触摸南昌这座英雄城独有的红色印记,队员们表示,要把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深植于心、付诸行动,不仅要当好红色故事的“聆听者”,更要成为红色基因的“践行者”。大家约定并肩前行,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勇毅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

(编辑|尹姝珍 一审一校|王锦瑶  二审二校|胡文毅  三审三校|陈后辉)

关闭

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请使用360浏览器8及以上(极速模式)、IE11及以上、Chrome5、Safari6、Firefox 3.6及以上、 Opera 10.5及以上浏览器观看。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更高的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