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跨越山海,以瓷为媒——亚洲“陶瓷文化多元交流与共享”主题论坛圆满举行

来源: 日期:2025-10-22 19:42 浏览量:

在跨越千年的窑火与文明回响中,陶瓷以泥与火的艺术,成为亚洲文化最具温度的纽带。2025年10月19日,亚洲“陶瓷文化多元交流与共享”主题论坛在景德镇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陶瓷艺术家与学者齐聚瓷都,共同探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话亚洲陶瓷文明的交流与共荣。

本次论坛由景德镇学院主办,景德镇学院科研处处长杨波教授、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程幸教授主持,旨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经验分享、文化共创”的国际学术平台,来自亚洲各地的八位嘉宾带来了思想与艺术的盛宴,他们的分享跨越地域与语言,既有对传统工艺的溯源,也有对现代创作的反思,更有对未来文化合作的展望。这场思想与文化的对话,在古老与当代、地域与世界之间,点燃了新的火花。

景德镇学院副校长方漫教授以国际合作的视角,深入阐述了景德镇学院在联合国教席框架下推动的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实践。他指出,陶瓷是亚洲文明的文化符号,应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教育、研究与创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曺垠暎教授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探讨陶艺的跨界融合。“陶艺的未来,不仅在窑火里,也在观念与科技的交汇处。”她展示了韩国新生代陶艺家的实验性创作,强调陶艺与科技、设计、时尚的融合趋势。

杨帆教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享了紫砂艺术中“形、用、情”的融合之道。“器之美,不止于形与用,更在情与意之间的流动。”他强调紫砂不仅是器物,更是一种东方哲学的体现——技与道的合一。

平川忠先生讲述了备前烧千年窑火的传承与精神内核。他将艺术创作比喻为“与火的修行”,强调工艺之中的耐心与生命力。“人生如备前烧,唯经高温与岁月之炼,方能坚韧与温润。”

Ranjith博士以“一带一路”视角回顾了陶瓷在古代海上丝路中的文化交流。他指出,“陶瓷,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航线。”陶瓷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更成为文化传播的媒介。

丁至泫陶艺家以她温暖的艺术观分享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她说,“让泥土温柔地包容生活,让创作成为心灵的疗愈。”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是她记录幸福的方式

前田直纪陶艺家讲述了陶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认为“陶艺的温度,是连接心灵的桥梁。”陶艺是“超越语言的和平艺术”,能促进文化理解与心灵疗愈。

Sakesan Tanyapirom 教授以哲学的语言讲述泰国陶瓷的精神智慧。他提出“由物悟心”的理念,认为“陶艺,不止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修行。”认为陶艺是文化与信仰的结合,是艺术家精神修炼的过程。

会议最后,景德镇学院副校长黄志坚发表论坛总结指出,这不仅是一场学术论坛,更是一场文明的再会。亚洲陶瓷文化正以开放、融合、创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本次论坛虽已圆满结束,但这并非句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景德镇学院将继续以学术为基石、以文化为纽带,深化亚洲陶瓷文化的交流合作,让古老的陶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编辑|尹姝珍  一审一校|王锦瑶  二审二校|程辛  三审三校|陈后辉)

关闭

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请使用360浏览器8及以上(极速模式)、IE11及以上、Chrome5、Safari6、Firefox 3.6及以上、 Opera 10.5及以上浏览器观看。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更高的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