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风采

暑期大思政|探寻瓷味思政,助力瓷都申遗—景德镇学院星火·瓷味实践队总结篇

来源: 日期:2025-09-13 14:45 浏览量:


瓷韵千年淬匠心,薪火相传启新程。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下,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星火·瓷味思政陶瓷文化实践队在这个暑假通过“学”“研”“践”“创”四个维度开展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这支由艺院学子组成的队伍,以脚步丈量瓷都文脉,用匠心解码非遗传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探寻陶瓷技艺的新生之路。

一、溯源千年瓷韵,赋能瓷脉传承

7月6日,艺术学院星火·瓷味思政陶瓷文化实践队在景德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展了学习调研专项活动,深入探寻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千年瓷都的历史魅力。实践队成员们先后走访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市古窑民俗博览区等,近距离观赏历代陶瓷珍品,聆听专家的详细讲述。在“学”之行中,实践队成员深刻了解到陶瓷的制作工艺、发展历程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二、回望千载瓷路,寻脉窑火匠心

为聚焦非遗传承的独特价值,探寻大国瓷路的璀璨印记。7月8日,实践队深入调研景德镇各时期古瓷遗址,系统考察了景德镇地区唐代蓝田窑遗址、宋元湖田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多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穿梭在古老的窑址中,触摸着充满历史记忆的古瓷标本,仿佛穿越回那个窑火熊熊、工匠繁忙的时代。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不仅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更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千年窑火以 “活着的非遗” 形式延续,为景德镇成功申遗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弘扬申遗技艺,致敬薪火同传

7月10日,星火·瓷味思政实践队怀着崇敬与求知之心,深入拜访当地能工巧匠,悉心探寻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奥秘。期间,实践队前往御窑老匠人工作室、三宝国际陶艺村、陶溪川文创街区等地考察调研,见证了“传统元素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队员们发现,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正呈现出"传统工艺现代化再现、陶瓷地域文化国际传播"的生动图景——老匠人手中的泥坯延续着千年技艺,青年设计师笔下的新潮文创IP则让“旧陶瓷”以“新形象”走入大众视野。这种"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失根"的传承模式,正是对传统与创新结合的生动实践。

四、古今瓷语对话,巧引古韵焕新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中,星火·瓷味思政实践队以多维视角展开了深度调研,在御窑厂遗址触摸历史的温度,于三宝国际陶艺村感知跨文化碰撞,走访古玩市场邂逅文明碎片,深入陶溪川文创园区捕捉时代脉搏,队员们既见证了非遗传承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也参与了当代文创"让文物活起来"的深入探索。

在“创”之新上,实践队队员们充分汲取调研精华,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以窑火、瓷匠为设计原型,以工匠精神赋能文创产品,设计出具有陶瓷特色、符合当代审美的“陶逸童”的IP形象。这些创作成果不仅是课堂知识的生动转化,更是青年学子对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觉践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中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



此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如同一堂浸润心灵的行走思政大课,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陶瓷文化既是景德镇镌刻在时光里的凝固史诗,更是在世界版图上静静流淌的文明长河。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火种",以灵动的创新思维唤醒沉睡的传统基因,让千年窑火永续传承,让中国故事历久弥新。恰如队员们心中所感:"我们不仅是文化的聆听者与学习者,更要做文明的传承者、传播者,让景德镇的瓷韵之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璀璨光彩!"


(编辑|尹姝珍 一审一校|王锦瑶 二审二校|胡文毅  三审三校|陈后辉)


关闭

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请使用360浏览器8及以上(极速模式)、IE11及以上、Chrome5、Safari6、Firefox 3.6及以上、 Opera 10.5及以上浏览器观看。请升级您的浏览器到更高的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