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任静明)春节假期期间,艺术学院辅导员谭茜老师组织2022级产品设计和雕塑专业同学们开展了“以节气之美,为家乡代言”寒假“返家乡”主题设计创作活动,这是一项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元素的一项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活动。同学们通过手绘、水彩、油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以“打卡”家乡美景,结合节气特色进行创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院学子不仅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精美作品吧
立春2月3日-2月5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术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期。
22产设1班 刘必圣
22产设1班 徐家鑫
雨水2月18日-2月20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是降雨的开始,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是双园的底色,雨是屋檐的泼墨。
•醉听雨润华夏,浅吟希望萌芽。
22产设4班 许怡婷
22产设4班 朱语辰
春分3月20日-3月22日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北方沙尘天气增多。
•春风入暮色,人间草木知。
•万物分春色,谷山黛如烟。
•春归万物生,万象十里新。
22产设4班 傅心怡
清明4月4日-4月6日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惬意。
•春光明媚到清明,细雨纷飞润大地。
•桃花庵里桃花仙,清明时节夜未眠。
• 清明最是飞雨时,哀思悲情泪雨试。
22产设1班 刘昕语
22产设2班 刘秋凤
22产设2班 戈丹阳
谷雨4月19日-4月21日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
•雨春江暮,茶烟晓寺晴。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麦结穗,快把豆瓜种;
桑女忙采撷,蚕儿肉咚咚。
22产设1班 黄梓华
22产设2班 冷敏露
22雕塑2班 江若涵
立夏5月5日-5月7日
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其实,按气象学意义,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不少人爱吃的茶叶蛋是因“立夏”而来,它可是这天最经典的食物,听说立夏日吃了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
•恰遇小池一片荷,尚有小鱼戏人间。
•万物初成迎初夏,一夜暖风带暑来。
•南国似暑北国春,色秀江淮万木荫。
22产设1班 周睿
22雕塑1班 姜家昕
小满5月20日-5月22日
“满”,此时,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不过,又有个“小”字,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万物始茂,盈而未满。
•桃源盛景渐飘落,小满温和夏渐浓。
•炎夏未至清风不燥,越境之上人生小满。
22雕塑1班 杜文杰
芒种6月5日-6月7日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
•大麦小麦黄,来日酿浓香。
•风吹穗色盈,蝉鸣夏始忙。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悠闲。
22产设2班 陆宣蓓
小暑7月6日-7月8日
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过后,就是三伏天。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农民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了。
•时逢小暑至,万象正韶华。
•因循小暑来,且等清风来。
•绿柳池莲夏日长,温风因循小暑来。
22产设1班 王志伟
秋分9月22日-9月24日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光阴对折,一半微凉,一半秋阳。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22产设1班 周星宇
22产设1班 朱喻颢
22产设3班 廖思容
霜降10月23日-10月24日
爽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露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浅碧露凝华,霜寒木叶秋。
22产设1班 邓语
22产设1班 张乐涵
立冬11月7日-11月8日
立冬,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合意。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物。
•西风瘦尽,东篱菊晚,暮秋已别,顺问冬安。
•夜来听雪晓来看,雪落成诗,诗情胜雪。
•北风潜入悄无踪,未品秋浓已立冬。
22雕塑2班 江若涵
22产设4班 袁怡心
22产设1班 黄贝
华夏文化从荒蛮走向文明,历经千年不衰,是一卷由炎黄子孙共同谱写的岁月史书。二十四节气作为重要的一章,不仅是特殊的时间节点,更是文化基因的象征,如纽带般连接着历史与当下,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价值观与文化认同。
通过这次“以节气之美,为家乡代言”寒假“返家乡”主题设计创作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家乡的美丽和独特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编辑|方妍 一审一校|方妍 二审二校|胡文毅 三审三校|陈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