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瑶里非遗,水碓轻吟千年韵——“艺梦瓷行,‘遗’韵传情”社会实践服务团“三下乡”活动纪实(七)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  2024-07-13 22:20:58

本网讯:|张青遥 何尔东 蓝妍 |尹姝珍看见非遗,国韵传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深化青年学子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认识,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梦瓷行,‘遗’韵传情”社会实践服务团于7月10日前往本次非遗传承第四站瑶里古镇,探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水碓(du)营造技艺。

探寻水碓技艺

实践团来到瑶里镇绕南村,深入到当地的水碓使用现场,亲眼见证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奇妙运作。水碓主要由水车、轮轴、碓杆和碓臼等部分组成,水堆拦河砌坝依水而建,水流冲击板叶带动水车,水车通过轮轴带动碓杆,使得碓杆抬起后下落,重重锤向碓臼,粉碎瓷石,舂好釉粉。把比较沉重的工作交由水利机械,是古代先进技术的代表,展示了古人独到的工匠精神以及对于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和高效利用。在湍急的溪流旁,水碓以其特有的节奏和力量,巧妙地转化着大自然的宝贵资源。

水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陶瓷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国古老工艺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了解釉果制作

实践团非常幸运能找到传统水碓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詹和安师傅,在詹师傅的介绍下,队员们仔细观看了水碓的工作流程以及釉果制作的各个环节。首先瓷石经水堆的碓杆粉碎成细腻的釉粉,再将釉粉送至陶场的淘洗池淘洗,捞出泥浆中的杂质,泥浆再进入沉淀池沉淀,再进行稠化浓缩,倒入泥床,适当风干后,最后由詹师傅使用模具将其制成方形釉果块,一块釉果块足足有四斤重。在这工坊的四周摆满了詹师傅制作的釉果块,詹师傅强调,制作釉果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要肯吃苦耐劳。

访谈非遗传承人

随后队员们与詹和安师傅进行交流访谈,詹师傅分享了他从事传统水碓营造技艺与秞果制作的契机。他从事这一行业是受到了成长环境的影响,从小便生长在传承传统水堆技艺与秞果制作技艺的家庭中,于是承袭父辈学习秞果制作加工。詹师傅还提到,虽然现代科技很发达,但用传统水碓捣出来的秞粉比机器磨制出来的更有韧性。而且他还会根据水流的变化对水碓的各个“机关”进行细微调整,以确保秞果的加工效率与质量始终维持在最好状态。

詹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翻拨调整,都透露出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工艺的无限热爱与不懈探索,正是中华民族古老工艺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光辉典范。正是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将古老技艺的精髓代代相传,让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尾声

古韵悠悠映晚霞,青春如火绽芳华。在本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艺梦瓷行,‘遗’韵传情”社会实践服务团在瑶里的青山绿水间感受到人与水碓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关系,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与智慧。传承与弘扬非遗之路虽远且艰,然对文化热爱之心广袤无垠,愿这份对传统的炽热情怀,如同夜空中繁星点点,照亮实践者的征途。今后,期待更多青年学子一起走在深化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途上,为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编辑|方妍 一审一校|方妍 二审二校|胡文毅 三审三校|陈后辉)

最新新闻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