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 我的支教日记(二)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
“总有一天我会备着课本和教材,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师,站上我向往已久地讲台,模仿着曾经老师地口吻,述说我来时的路”
我是21级美术学三班邱红,2024年的这个初秋,怀揣着期待和憧憬踏上了去支教的路。从暖风秋日霁色冬晨;从懵懵懂懂的师范生,到手持粉笔、伫立讲台的支教教师。短短的数月,我感悟深沉。
初逢
迎着正午高阳,终于抵达了支教地点-洪岩镇中心学校,一所建立在乐平市洪岩仙境景区内部的小学,这里有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教师队伍,这里的孩子有的来自周边村庄、有的是留守儿童,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硬件设施都较为完善。其中令我最为深刻的就是校园内墙上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甘甜。”
初次踏入一年级教室的大门,我将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们身上,作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我所有的知识到他们的脑海中,但是真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上课不专心等问题,使我陷入了沉思,难道是我教的不好吗?我不知道答案。但在支教指导老师的解惑下,我了解到新教师都需要经历这个阶段,需要摆正心态,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探索
我喜欢这里的空气,这里的风,空气中时常弥漫着桂花的甜香,风里夹杂着孩子们嬉戏打闹的笑声。一次在体育课上,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能教我跳绳吗?”我很惊喜,她平时在班里比较内向,不爱讲话,这是第一次主动向我寻求帮助,让我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勇气,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后来,越来越多地学生愿意与我分享自己的故事,当他们勇敢述说自己的梦想和困惑时,当他们在活动中快乐地运动时,他们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看着他们满怀对大城市的憧憬与未来的想象,眼前不禁回想起自己在中学,也问过当时的实习教师同样的问题,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滞并开始回溯,形成了一个闭环。
成长
尚有凌云志,愿为扶人梯,送尔入青天。十月初,教导主任段老师告诉我说:“小邱,下个礼拜所有语文老师都要去听你讲一节公开课,你要做好准备,”以及“小邱,今天你和梅梅老师一起去听听这个片区的优秀公开课,学习学习优质教师是怎么上好一堂常规课的”于是我来到名居山小学,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取真经,认真地听取老教师讲课时方法的选择。
然而,我的第一次公开课进行得并不顺利,课堂纪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我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学生们似乎并不太配合,课堂上出现喧闹声让我不由地分神。我懊悔自己准备的不充分,也反思自己教学的缺陷,但听课的老师们并未因此批评或责备,反而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并亲身实践的告诉我如何上好一堂常规课,以及如何改正班级纪律等等,使我受益匪浅。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发现问题就要改正问题。我深以为理,他们开始传授我关于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积累的经验,
收获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我深以为然,并努力践行着。上课,我们是师生关系,下课,我们是朋友。我和学生的关系,在两个月磨合之下,如同朋友一般,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例如上课我询问:“有没有同学知道乌鸦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呢?”他们总是积极举手进行发言;下课他们会提出千奇百怪地想法:“邱邱老师,我可以给你一个果冻吗?”“邱邱老师,你吃不吃这个饼干啊;”以及“邱邱老师,可以给我画一个派大星吗?”我时常惊讶于这些孩子跳脱的思维,他们的小脑袋瓜就像充满魔法的奇妙世界,随时随地都能蹦出新奇的想法。
支教生活不仅是一次教育实践课程,更加深了对我们校训‘自强不息,泽土惠民’的深刻感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这些孩子的未来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尹姝珍 一审一校|尹姝珍 二审二校|朱希睿 三审三校|陈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