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景德镇市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课堂开放月”活动以“协同提质”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高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推动区域美育资源整合与教学能力提升,艺术学院依托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将课堂理论与中学实践结合,助力师范生从“知识输出”向“教学创新”转型。
活动现场
3月28日,我校师生前往浮梁县第五小学,参与了2025年春季景德镇市中小学美术课堂开放月公开课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观摩,更是一场充满创意与互动的美术教研体验。
此次活动邀请了浮梁县天宝学校王小燕、湘湖镇中心小学江民武、景德镇市十五小夏宇三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开展公开课,前两堂课分别是王小燕老师的《卡映亲心》与江民武老师的《稻草人》,两堂课从艺术创作与情感教育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传递了温暖与创意。第一堂课以“表达爱”为核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制作立体贺卡(如卷纸拼贴等形式)向父母及身边的老师、同学等传递情感。课程融合技法示范与作品展示,强调“心意”比“形式”更重要,在小组讨论中启发学生散发思维,将感恩意识融入美育。《稻草人》课程则聚焦环保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稻草人(例如塑料吸管),通过分解步骤、观看视频、拓展“草船借箭”典故等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渗透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最后展示学生形态各异的吸管稻草人作品,凸显了美术课堂的多样性。
两堂课均采用“示范-实践-拓展”教学模式,前者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后者提升资源再利用意识,共同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德育与美育的双重目标。
最后由夏宇老师带来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探索》讲座。讲座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跨学科教学展开,强调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为目标,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创新课堂设计。在“跨学科融合”方面,以自己的“扎染课”为例,展示了将“美术与劳动课”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引入“景德镇青花瓷文化”,通过实地探访御窑厂,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特色的认知,使课堂更具文化深度和体验感。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上,强调“纵向连接”,通过“问题串”串联知识点,使课程前后呼应,形成系统性学习。评价方式也更具创新性,不仅关注作品完成度,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能力。“质量测评”方面夏老师提到应结合生活实际,避免机械考核,而是通过真实情境任务(如设计环保手工艺品、参与文化展览等)检验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现场
整场讲座突出了“以美育人、跨学科融合”的理念,为更多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培养创新思维,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编辑|尹姝珍 一审一校|尹姝珍 二审二校|胡文毅 三审三校|陈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