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探寻非遗文化的根源脉络,感受其承载的历史厚度与独特艺术魅力,7月8日,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昌”响非遗,赣鄱韵律实践服务团开展了一场非遗深度调研活动。团队成员走进专业场馆,开启了一场与传统工艺的深度对话。
(实践团调研合影)
当日,实践服务团踏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文化的宝库,馆内珍藏的众多非遗珍品,恰似一部部鲜活的立体史书,静静诉说着不同流派工艺美术的兴衰变迁与发展历程。团队成员们仿佛化身为历史的探寻者,怀着敬畏之心,仔细观摩每一件展品。从细腻温润的瓷器到精巧绝伦的木雕,从色彩斑斓的刺绣到古朴典雅的漆器,大家认真梳理着各类工艺美术流派的演变脉络,试图揭开传统工艺背后的神秘面纱。
(实践团参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
其中,与江西本地紧密相关的非遗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如制作技艺,其以细腻的质地、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这些项目不仅是江西独特文化底蕴的生动展现,更深刻体现了地域文化对非遗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实践团近距离观看南昌的瓷板画)
在与讲解员的深入交流中,团队成员如同挖掘到了珍贵的宝藏,深入记录了大师们的创作理念与技艺传承故事。大师们对传统技艺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以及在创新道路上的大胆探索,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是对文化的传承与敬畏,更是对创新的追求与勇气。
此次走进大师博物馆,只是“昌”响非遗,赣鄱韵律实践服务团非遗深度调研活动的精彩开篇。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踏上探寻非遗文化的征程,在更多的专业场馆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为传承和弘扬赣鄱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施欣怡 一审一校|尹姝珍 二审二校|占梦婷 王锦瑶 三审三校|陈后辉)